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雙減”中科學教育加法怎么做?南京學校開設這些特色課程

2023-03-21 15:57 來源: 編輯: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0

開發(fā)融合物聯(lián)網技術的少年農學院、開設各類科學教育社團、邀請高校教授走進校園上科學課……記者了解到,新學期以來,南京市中小學依靠自身資源和特色,開設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科學課程,助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積極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高校教授進校園,科學成長營里來帶娃

在啟動裝置中倒下充滿力量的“營養(yǎng)液”,一時間大團大團的白霧涌出,而一株株“小樹苗”也在霧氣中慢慢顯現(xiàn)……這一神奇的場景是近日光華東街小學“樹娃娃科學成長營”啟動儀式上的一幕,讓在場同學感到新奇又有趣。

這樣的開場,也讓孩子們對科學成長營的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薛念華副教授給“科學成長營”的同學們上了第一節(jié)課,帶領同學們走進微觀世界,手把手教他們制作“足球烯”模型,在動手又動腦中感受化學的無限魅力。校長吳寧說,為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本學期,學校和南京大學合作,啟動樹娃娃科學成長營,由南大教授帶領孩子們進行科學探秘。

培養(yǎng)孩子科學素養(yǎng),除了高校教授進校園,小學生也可走進高校了。成賢街小學是我省為數不多的科學教育綜合示范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學校成立了“小橙子科學院”。近日,“小橙子科學院”的特聘輔導員就帶領孩子們在課后服務時段,走進東南大學,了解東南大學的百年歷史,品潤專業(yè)科學精神。

學??茖W教師魏僖說,這次的研學活動是學校打造“15分鐘教育圈”的有效嘗試,實現(xiàn)了學校對校外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和有效利用。后期,學校還會組織孩子們走進東大,參與各類體驗活動,跟著專家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

科學和勞動相結合,“農學院”里動手又動腦

在金陵小學的校園里,有一片占地15畝的生態(tài)園,這不僅是孩子們的勞動基地,也是學??茖W教育的重要陣地。開發(fā)了融合先進物聯(lián)網技術的少年農學院,圍繞科學種植,孩子們研究如何科學育苗,溫度、濕度、光線等對植物有何影響,水培植物如何才能長勢好等一系列問題。

在此前學校舉行的水培種植大比拼活動中,每位小朋友從學校領回小苗,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水培青菜的養(yǎng)護,同時利用日記、照片以及視頻等形式記錄氣溫、天氣、日期、葉片數、青菜的生長情況等。為了更好地保護水培青菜,三年級的小朋友們還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搭建水培青菜智能小屋。不少孩子還在家試驗水培小蔥、胡蘿卜、黃豆等。

金陵小學相關負責人說,學校將科學教育作為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通過少年農學院創(chuàng)設科學與勞動跨學科的學習課程,不斷增強學生科學探究意識與實踐能力;利用校內外資源開設眾多科學教育社團,學生的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層出不窮,并在各級科學類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品質。

打通壁壘,實現(xiàn)大中小學一體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7月“雙減”工作全面啟動以來,南京市深入推進校內減負提質和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學生作業(yè)負擔初步減輕,“雙減”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對學校教育減負增效、減負提質,更加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重大意義;對于激發(fā)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重大意義。教育部門鼓勵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加大科學教育力度;在課后服務中,加大科學教育資源供給;在作業(yè)管理中,增加探究類、體驗類、實踐類作業(yè),加強中小學科普和科學精神培育。

南京市科協(xié)秘書長葉峰說,進一步推動中小學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做加法,要加強科學教育場館建設,增加科普教育場館資源;要鼓勵更多學校結合“雙減”推出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教育、STEM等特色校本課程,并且將科技特色納入考核評價;要鼓勵學校經常性開展科學課程展示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要打通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壘,實現(xiàn)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科學教育,貫通式地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強化科學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融合建設,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學思維、動手能力和好奇心,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葉峰說。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錢紅艷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nj/a/202303/t20230321_3184665.s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