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tài)的雞娃學鋼琴,終于結束了
撰文丨沸雪
曾經的中產雞娃標配鋼琴,如今賣不動了。
最近有媒體報道,過去一年鋼琴老師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學琴的和買琴的好像突然都消失了,許多鋼琴老師說,自己的收入斷崖式下跌。而大大小小的琴行接連貼上了停業(yè)通知,甚至連曾經的行業(yè)標桿“英皇”也跑路了。更上游的鋼琴廠家,日子也不好過,壓貨、庫存高企是關鍵詞。
看起來,鋼琴只是一個極為小眾的行業(yè):在A股數(shù)千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兩家以制造鋼琴為主業(yè);在就業(yè)的大水池中,鋼琴老師也不是一個高容量的崗位。畢竟,作為一項門檻極高的藝術類型,即便是對于中產階層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恰恰是這么一個小眾行業(yè)的變化一直處于社交媒體平臺的高位熱搜中。鋼琴行業(yè)的慘淡之所以會引發(fā)人們如此巨大的關注,無非是因為,它就像是一面透鏡,折射著從生育、育兒乃至家庭開支觀念的快速變化進程。
相比前些年動輒卷出天際的順義媽媽、海淀媽媽所造成的巨大社會心理壓力,這一屆父母,似乎已經提前躺平了。
01
許多人以為,鋼琴行業(yè)的下滑是從疫情開始的,或者是歸因于疫情后的疤痕效應的沖擊。但這種收縮的起點,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更早。
至于原因,其實倒也是我們近年來所熟悉的邏輯——2018年起,國內取消藝術特長生中考加分政策。當需求沒有了,供給自然也就要受到影響。在實用主義和目標導向的環(huán)境下,家長們放棄鋼琴幾乎是這一政策的必然結果。
自當年2月文件發(fā)出起,A股唯二的兩家鋼琴企業(yè)銷量就陷入下滑通道。
2019年至2022年,海倫鋼琴的立式鋼琴,銷量由36738臺降至22792臺;同期,珠江鋼琴的鋼琴銷量由15.61萬臺(架)降至11.02萬臺(架)。鋼琴和相關配件的銷售收入,對這兩家公司營收的貢獻,都高達9成。
首先,鋼琴作為一項投入門檻極高的興趣,意味著源源不斷的“氪金”。當失業(yè)、優(yōu)化、裁員成為成年人世界的主題詞,一個家庭的資源是有限的,需要被放在更高性價比的地方。加上鋼琴已經不再能夠成為加分來源,哪怕是那些還是想要雞娃的家長,也完全有更多更便宜且效率更高的選擇。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如今雞娃的聲量越來越小了。取而代之的新聞是,越來越多的“兒童抑郁癥”新聞在不斷出現(xiàn),兒童心理問題正在成為心理學界的一個重要關注方向。
當然說回來,這也是此前政策出臺的初衷,一系列所謂課外興趣班確實給孩子們帶來了巨大心理壓力。
02
但政策、社會心理變化可能也只是淺層的原因。對于包括鋼琴在內的所有藝術培訓乃至是整個教育行業(yè)來說,真正的危機,是人口的收縮。
早在2019年,中國社科院人口所就發(fā)布報告預測,如果按照一名婦女生一個孩子的生育水平算的話,中國人口負增長可能提前至2027年出現(xiàn)。
但實際情況是,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末,中國總人口比上年末減少了85萬人,是1961年以來首次負增長。這要比社科院預測的人口負增長時間提前了5年。
而按照1月17日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年末全國人口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這已經是人口數(shù)量連續(xù)第二年的負增長。
《中國發(fā)展報告2023》對我國人口問題做了專門論述,報告稱,出生率延續(xù)降低水平將主導中國人口變化的長期趨勢,預計未來年度出生人口約每十年下一個百萬臺階。
孩子在不斷減少,鋼琴又能賣給誰呢?
03
在最近的熱播劇集《繁花》中,有這樣一幕鏡頭:
寶總去玲子家,在上樓時見到一個孩子正在一位鋼琴教師的指點下,彈出了清脆的鋼琴聲。那是那個向上階層流動剛剛打開大門的時代里最悠長的背景音樂。
如果追溯國人特別是家長對于鋼琴的熱愛,最早確實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1992年,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來到中國進行鋼琴巡演,第一次引發(fā)了國人對于鋼琴的熱度。
但真正意義上讓家長們青睞鋼琴的,還是1996年年僅14歲的郎朗受邀參加中國交響樂團成立的那場演出。當時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如此優(yōu)雅的藝術形式、如此動人的音樂篇章,一定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氣質。
后來有研究者復盤鋼琴的發(fā)展路徑時,曾經這樣寫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許多鋼琴作曲家慢慢地突破了傳統(tǒng)思維和思想的束縛,積極努力地創(chuàng)新鋼琴音樂的風格和手法,將中國傳統(tǒng)元素融入到鋼琴音樂當中,推動著鋼琴音樂的發(fā)展。
在當時那樣繁花似錦、擁抱開放、尊崇藝術環(huán)境下長大的年輕人,對于鋼琴懷抱友善態(tài)度也是情理之中。以至于后來在他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出于考試加分的目的之外,多多少少都還是有希望培養(yǎng)孩子藝術氣質的需求的。
那時候的共識也是明確的——學好鋼琴,能夠對年輕人的前程有巨大的幫助。
但作為一名身處北京的家長,我這兩年肉眼可見的是,身邊想要雞娃的家長越來越少了。
相比上世紀90年代那些年輕企業(yè)家們意氣風發(fā)的日子,如今的年輕人的夢想,多半都變成了考公、上岸、編制。我們哪里還需要鋼琴這種需要安靜聆聽的“靡靡之音”呢?
在現(xiàn)實面前,孩子更多是一代人的軟肋,而不再是改變家庭命運、實現(xiàn)階層躍遷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從個體層面來看,放過孩子、放過自己,或許是最好的個人應對策略。
至于像鋼琴這樣的生長于過去那個經濟和人口高增長時代商業(yè)邏輯的產業(yè),盡早轉型、調整思路才是上策。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