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民生情懷 夯實執(zhí)政之基
古語云“民惟邦本,本國邦寧”充分說明了民生對于天下的重要作用。自古以來,得民心者而得天下,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民生和暢,盛唐始成,貞觀之治名留青史,不得民心者失天下。由此可以看出,民生對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性,因此要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系民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頭等大事。一次次調研,一封封回信,一片片講話,聚焦百姓冷暖,傳遞民生牽掛,彰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的深厚情懷。作為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干部,我們更應深植民生情懷,從富民、樂民著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推動民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途徑。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保障和改善民生,關鍵要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國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蘭考的焦裕祿,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fā),直擊阻礙人民群眾發(fā)展的沙塵問題用一滴滴的汗水一壟壟的綠林為,為當?shù)厝嗣耖_辟出了一條奔向富裕之路,提升了人民生活品質,解決了根本的民生問題。大力推動能夠更好的保障民生。李保國,我們趙橋鎮(zhèn)時代楷模,從民生出發(fā),致力民富,以帶領本村民脫貧攻堅為己任,不等不靠,艱苦奮斗,拔除窮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村民一起修建通向富強的康莊大道,為全民奔小康貢獻了屬于自己的力量。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要想更好的保障民生,必須要與人民群眾一同奮斗,提升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滿足群眾利益所需。
提升民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目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yōu)槿嗣袢罕娙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的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提升人民幸福感,使民得樂的直接舉措。無論是城市里的圖書館、公園還是,農村里的鄉(xiāng)村大舞臺、黨群活動中心等活動和設施,為疲于奔走奮斗的人們提供了一處心靈的棲息之所,以恬淡的燈光撫慰人們躁動的心靈,為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拓寬了道路,多措并舉,多角度,全方位為人民群眾著想,致力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提升民樂。
在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也沒有事不關己的看客,更沒有步履匆匆的過客,每一個人都是劃槳人,做好民生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夯實黨的執(zhí)政之基,更好的踐行的宗旨使命。
(武邑縣趙橋鎮(zhèn)人民政府 候森)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