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筑牢個人信息保護安全網

2021-12-30 16:39 來源: 編輯:供稿 瀏覽量:0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個人信息隱私是客觀真實的自然存在,是一個人的自然權利,個人信息及隱私受法律保護。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字化已全面融入人類生產生活各領域,在給人們帶來便利化服務的同時,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現象也十分突出。筑牢個人信息使用的安全邊界,離不開公民個人意識、關聯企業(yè)責任、部門監(jiān)管體系等層面多方努力,共同推進。我們每個公民都應提高警惕,注重防范生活中可能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現象,不隨意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繃緊個人隱私保護這根弦,守護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既然是個人信息隱私,首先是自己最有權利進行自我保護,也完全有責任和義務加強自己的個人信息“痕跡”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同時,加強個人信息“痕跡”管理,堅決堵塞網絡管理方面的漏洞。在整個網絡世界,個人的信息安全依法受到保護。筑牢個人信息安全“防護網”,確保個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必須從源頭上抓起,重拳整治,不但治標,更要治本。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多措并舉,標本兼治,并采取包括法律、行政、經濟和宣傳輿論等綜合手段來完成,確保個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

個人信息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法律難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要筑牢個人信息安全的堤壩,除了依靠法律法規(guī)保駕護航外,還需要政府、企業(yè)、社會等多方主體協同發(fā)力、共同參與。只有凝聚眾力、多管齊下,個人信息保護法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用,個人信息安全才能得到更充分保障。

(市農業(yè)農村局 任順暢)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