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常州:本土演藝頻出新,夏夜增添“文藝范”

2022-07-13 09:30 來源: 編輯: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0

7月,常州市評彈演員倪雅靜和同事的日程安排得很滿。青果巷古運河劇場,每逢周末夜晚,都會響起或清揚婉轉或金戈鐵馬的吳音,從窗口傳出的一段段彈詞,吸引了不少人駐足;運河五號小劇場,沉浸式話劇演出不斷出新,《織夢運河》里三和布廠的故事遠去,又將迎來《追燕》等“常州三杰”的風采;江南古典園林近園里,以假山花木為背景,以亭臺樓榭為舞臺,上演常州首個沉浸式園林演藝劇目——實景版錫劇《珍珠塔》;常州文化廣場“野生音樂會”全網召喚打卡……一時間,常州本土演藝市場頻現(xiàn)亮點,城市的夏夜多了一些鮮活的熱鬧,讓大眾生活的煙火氣息增添了不少清新文藝范兒。

現(xiàn)場

新演藝你方唱罷我登場

從青果巷周有光紀念館的大門邁入,曲徑通幽,來到臨水的最后一進,伴隨著三弦聲起、琵琶弦動,坐在舞臺上的評彈雙人檔開始了古運河書場周末的演出。

“與6月份的‘常州戲劇大會’曲藝專場不同,我們7月份的演出以現(xiàn)場演藝為主,沒有固定曲目。”常州市曲藝團演員倪雅靜說,這個月每周五、六、日晚上7點到8點,評彈團演員輪流來古運河書場演出。每場演出都是“隨機應變”,老聽客多時就多演出一些傳統(tǒng)流派唱段;如果有好奇的年輕聽眾,就以小曲小調輔以講解評彈知識;要是小朋友多了,就唱點唐詩等孩子們能聽得懂的。

常州市曲藝團團長夏雪慧介紹,青果巷的古運河書場是從去年9月開始成為常州市曲藝團的定點表演場所的。她說,當時為了響應文旅融合發(fā)展的要求,青果巷開始深入挖掘傳統(tǒng)戲劇文化元素,積極融入現(xiàn)代多元藝術形式,在古運河畔的江南建筑群落之間,打造“有歷史、有文化、有情懷、有記憶、有故事”的城市小劇場,引導更多市民和游客走進來感受劇場魅力;而曲藝團因為書場幾經變動,也想要一個穩(wěn)定的演出場地,于是雙方聯(lián)手開始了新嘗試。

古運河書場同時還掛了“金秋書場”的牌子——這是一個常州評彈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名字。雖因7、8兩月高溫天氣,原于每天下午開演的金秋書場暫停了,但這并不妨礙很多老聽眾風雨無阻,成為每周五、六、日晚古運河書場的忠實粉絲。八旬老夫妻湯挺榮、王煥平經常散著步就進了書場。“嗯,這出《江南第一燕》‘就義’唱段不錯!”王煥平說,自己是在老湯的影響下逐漸喜歡上評彈的,晚上沒事一起聽聽挺好的,老湯在家偶爾還會來上一段。而另一位老先生屠福根更是場場不落,哪怕家住得較遠,每次來聽評彈都要坐半小時以上的公交車。

順著大運河的流水湯湯,當夜色在常州城里蔓延時,還有很多不同的新演藝形式在各處上演,吸引了人們流動,給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據了解,今年5月至7月,常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lián)合推出“常州戲劇大會”,以“新文藝、新融合、新生活”為主題,集中開展“原創(chuàng)力量——2022常州文藝精品展演季”“非??臻g——文旅演藝秀”“戲采紛呈——龍城小劇場嘉年華”等三大板塊近千場文旅演藝活動。

趨向

親子家庭觀演增多

“媽媽,臺上的叔叔阿姨唱的是不是唐詩呀,我聽著覺得像是《登鸛雀樓》。”上周五晚,住在青果巷附近的9歲小姑娘“小蜻蜓”,跟著父母一起來到古運河書場。這是她第一次來觀看常州本土演藝。媽媽說:“同班同學邀請孩子來的,其實之前我們全家都不了解什么是評彈,今天是全家來‘掃盲’了。”

像“小蜻蜓”一家這樣夜間來觀演的親子家庭挺多。6月10日晚,園林實景版錫劇《珍珠塔》在近園上演。這出劇以蘇錫常一帶家喻戶曉的錫劇《珍珠塔》為故事主線,將園中景、景中戲、戲中人巧妙融合,市民游客可以隨著演員穿行在庭院間,移步換景,邊看邊聽,沉浸式品味近園“淡語皆有味”的意境,欣賞錫劇唯美委婉的曲調,共赴一場穿越古今的邂逅。新北區(qū)居民陳女士約了好幾個常一起玩的親子家庭,共同觀賞。

“我是學建筑設計的,近園曾為常州四大園林之首,帶著諾諾(陳女士8歲的女兒)和她的小伙伴們一起來,在夜幕下、光影里跟隨著演員的吟唱,感受戲曲之美與園林之美,在我看來,這才是日常生活里的美育。”陳女士說。

在小河沿京劇研究會,常州相聲大會演出現(xiàn)場,也有不少家長是帶著孩子一起來的。聽到常州青年相聲演員抖出的“包袱”時,不少孩子被逗得哈哈大笑。

在“掃盲”和樂享之外,也有不少家庭是隨機邂逅了常州的夜間演藝。就拿近來影響力頗大的常州文化廣場“野生音樂會”來說,從6月中旬以來,地下中庭舞臺上就來了不少“搶麥”的人,不僅吸引了無數本地市民,還引來了周邊城市“文藝青年”打卡,激活了這個地標型的常州公共文化空間。網上有人在看了演出后感嘆:“被現(xiàn)場的浪漫擊中,愛上了常州的夜晚。”

常州市民薇薇一家三口連續(xù)4天每天下午去文化廣場搶位置,她說:“一點都不夸張,就跟我小時候爸媽帶我去搶看露天電影的位置一樣,稍微晚一點,視線好、聽得清的位置就沒有了!”而暑假里仍在每天上大提琴課的莉莉和媽媽,經過文化廣場時,也不由放慢了腳步。莉莉說:“我看到有同齡的孩子上去表演過架子鼓,就跟媽媽說,有空我也要去試一試。”

“以前我會提前預訂常州大劇院和周邊大劇院里好的劇目的票,但受疫情影響,很多劇都停演退款了。現(xiàn)在觀劇,尤其是帶著孩子去看,更多得帶點‘隨緣’的性質和‘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曾經一年里記錄了自己觀劇178場的常州市民“清輝弦引”說。受疫情影響,一些市民聽曲藝看演出,已經不再有明確的計劃性,更傾向于變成生活里的日常環(huán)節(jié),猶如逛街一樣尋常,甚至就是與城市里各種“小確幸”演出不期而遇。

思考

本土演藝如何更接地氣

“演唱會免費,全開放,只要戴口罩、有健康碼和行程卡就可自由出入。晚上6點左右到達現(xiàn)場的時候,視線佳、觀感好的優(yōu)質座位已經沒了;6點50分,演唱會開始,現(xiàn)場臺階上上下下坐滿了人;7點歌手開唱后,上層地面欄桿旁也擠滿了圍觀群眾?;鸨潭瓤梢娨话?。”

龍城博客的“90后”博主“三木”在無數短視頻沉浸式live的感召下,特意去了常州文化廣場,這是她眼中的常州“野生音樂會”現(xiàn)場。她覺得,常州文化廣場“火”的主要原因是:“這是一場常州本土音樂人和觀眾之間的雙向奔赴。對于素人歌手來說,這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表演場地;對于觀眾而言,這是一場免費的音樂live。歌手們需要觀眾,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報以贊賞的掌聲;觀眾們需要歌手,渴望被打動、被滿足、被清爽的歌聲洗去內心的疲憊。”

“三木”認為,一場“野生”演唱會,雖然沒有直接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但是卻間接創(chuàng)造了消費的渠道。它串聯(lián)起需要舞臺的本土音樂人、聞聲而來的市民,以及沉寂許久的廣場商城,也成就了一次成功的城市地標IP營銷。此外,文化廣場的硬件設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常州市曲藝團團長夏雪慧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讓評彈更接地氣:“我們不僅把歷年來的獲獎作品放到古運河書場里來演,在團里創(chuàng)作人員的影響下,除了努力創(chuàng)出精品外,有時還會在傳統(tǒng)表演中結合現(xiàn)在的流行時尚,像演員徐燕青等就嘗試過搖滾評彈。”她還說,目前曲藝團正在嘗試讓兒童觀眾獲得更多的趣味性,比如可以結合常州方言的普及和古詩詞的不同唱腔進行游戲化的設定,在玩中傳承曲藝。

而在運河五號小劇場,鐘樓區(qū)文化館完成10多場的沉浸式話劇《織夢運河》之后,也在積極更新劇目,未來還將推出大運河題材、“常州三杰”主題以及大運河有關人物的內容。“7月中旬,我們將與第三方合作推出本土原創(chuàng)沉浸式劇本殺版的劇目《追燕》,內容是關于瞿秋白的。”鐘樓區(qū)文化館館長孫茹介紹,“所有演出者依然是志愿報名的市民或在常大學生群體。”(何嫄)

原文地址:https://cul.jschina.com.cn/tpgs/202207/t20220712_3033862.s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