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教師在成長路上至少要擁有“ 七顆心”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年輕教師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新鮮血液”和重要補充,不但有激情和闖勁,而且是當下中小學校推進課改、深化“雙減”和高質量推動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有生力量。但是,我們畢竟缺乏實踐經驗,工作中難免磕磕碰碰,所以,為了提升工作品質,我們先要倒逼自己成長,成長路徑當然很多,但筆者以為,在成長路上,我們至少要擁有以下“七顆心”:
一是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和基礎。這雖然是人人皆知的常識,但要堅守常識實屬不易,關鍵是我們要把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要實實在在熱愛學校、熱愛本職工作、熱愛每一個學生,又要把自己的思想、智慧乃至青春年華全部投入其中,這樣愛教育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相反,如果我們缺乏愛心,把工作當作換取薪酬的工具,浮在表面,敷衍了事;或把工作視為跳板,但凡有改行機會就想跳出“苦海”,這終究不是愛教育的表現(xiàn)。
愛教育需要保持定力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記得臺灣教育家高振東先生曾經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們應該為成為這樣的“神”而努力;如果我們總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不和學生打成一片,不走進他們的內心,不傾聽他們的心聲,不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惑,不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不培養(yǎng)師生感情,不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這樣,教育教學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由此看來,愛學生需要講方法、有智慧,尤其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我們要換位思考,假如他(她)是我的兄弟姐妹或親人,我該怎么辦?如果我們經常這樣拷問自己的內心和良心,我們就會設身處地地體諒他們在學習上的難處和苦處,就會設法減少重復、機械、低效的作業(yè)和考試,就會動腦筋使他們快樂起來,就會竭盡全力呵護他們的成長。
二是公心。所謂公心就是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我們最應該注意的地方,也是讓學生“讀好書”的重要保障。由于各種原因,當下學生的構成比較復雜,比如,有些學生因為家庭變故或生活還比較困難而“抬不起頭”,有些因為是單親家庭或身體有殘疾而自卑,有些因為基礎、悟性和學習習慣較差等而成了學困生,有些因為年級低、不懂事而頑皮、好動,有些除了在課堂上愛做小動作,有時還會搞些“惡作劇”,包括說臟話、罵人,甚至打架斗毆,有些因為思想和心理有障礙而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問題學生”……
面對這些,我們應該有側隱之心和庇佑之心,不能用對待成人的辦法對付孩子,更不能厚此薄彼,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或以勢利之心去巴結父母當官或家庭優(yōu)渥的學生,或以冷酷無情的態(tài)度歧視和打壓那些弱勢的學生;既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又要偏愛那些貧困生、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幫助他們消除自卑心理,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其實,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良知,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信心,因此我們要喚醒他們的學習良知,要提振他們的學習信心,促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是耐心。耐心是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而當下的我們最缺乏的就是耐心。記得葉圣陶先生關于教育有個隱喻一一一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意思是說:“教育就像農業(yè)一樣需要一個發(fā)展的緩慢過程,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而不像工業(yè)一樣,批量生產……”葉圣陶先生的話啟示我們,教育是“慢”的事業(yè),“慢”意味著我們要多一些耐心,任教年級越低,我們越要有耐心。
比如,剛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這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包括上課坐姿、聽課、回答問題和作業(yè)等需要慢慢適應,而我們最需要做的是不厭其煩地指導和不斷糾錯,即使這樣,有些學生可能仍然不會,這時更需要我們耐心等待、靜待花開,千萬不能焦急上火,大喊大叫、大聲訓斥、罵爹罵娘,甚至動粗。
當然 ,不同的學生其知識基礎、悟性和學習能力等是不一樣的;尤其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還要產生分化,這時我們應以更大的耐心承認和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并接受他們的分化。
同時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注重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根據學生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還要顧及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需求,諄諄善誘,和顏悅色地與他們說話及對話,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積極發(fā)言,不要怕說錯,不要怕做錯;因為錯誤本身就是教育教學的利好資源,因為課堂原本就是試錯和改錯的地方,因為錯誤是他們改變認知、學習新知以及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除了寬容他們的錯誤,我們還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改正錯誤。
此外,我們更要耐心等一等學習動作較慢或者思維“慢半拍”的那些學生,如有必要,應為他們“開些小灶”,通過個性化補習,保障他們學習不掉隊。
四是慧心。也就是我們要修煉教育教學的智慧之心。作為年輕教師,我們應該清醒和警示自己,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有激情不一定能教好書育好人;換句話說,教育教學既要有體力,又要有智力,僅僅用蠻力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比如,當下的課改和“雙減”為什么步履維艱?應試教育的惡性競爭為什么還在繼續(xù)?個中原因雖然復雜,但我們缺乏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智慧以及破解問題的舉措是重要原因。
又比如,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為什么使我們頭疼不已?原來也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特點,不懂得疏導、尊重和轉化,而是一味釆取簡單粗暴的辦法想鎮(zhèn)住他們,結果越想鎮(zhèn)住他們,他們越是反感和叛逆。
其實,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智慧的結晶,實踐更是培植智慧的最佳“土壤”。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習和探索。一方面,我們要海納百川,邊教邊學,虛心向書本和名師學習,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用經驗啟示自己打開工作思路;另一方面,我們不能重蹈覆轍,用過度應試教育的老辦法“依樣畫葫蘆”,而是要先破后立,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即使“出師不利”也不要草草收場,而是要主動尋找失敗的原因,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堅持對的,改正錯的,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努力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光會越來越犀利,破解問題的能力會越來越強大,也即自己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
五是恒心。這里指的是我們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持久不變的意志??v觀無數(shù)名師,他們雖然有不同的成長路徑,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總是矢志不渝地堅持探索,堅持改變每一天的教育教學,堅持改變每一個學生,這才成長和成就了自己。
他們的成功經驗再次啟示我們,我們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只取得式微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只發(fā)表一、兩篇論文就“金盆洗手”;只上了幾堂公開課,就不再“露臉”、不再堅持;只評上個教壇新秀就“躺平““佛系”……而是要守住孤獨、耐住寂寞,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樂做課改和深化“雙減”的長期主義者,比如沉下心來備好每一節(jié)課,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課,費盡心思磨好每一道習題,仔仔細細批改好每一本作業(yè),一個一個找學生談心聊天,一點一滴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一個一個助推他們成長;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只要我們精準教學,只要我們用火熱的心去焐熱學生、感化學生,相信我們一定能攻堅克難,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六是謙卑之心。雖然我們在大學里學習了不少專業(yè)知識,雖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雖然我們學習和接受新的事物較快,雖然我們在某些方面可能超過了老教師,但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為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又因為教育教學永無止境;所以,我們不能自以為是,自認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到處炫耀、張揚甚至拔高自己;如果這樣,那是要摔跟頭的,而且會處處碰壁,至于專業(yè)發(fā)展之路更是走不穩(wěn)亦走不遠。
由此看來,我們應以謙卑之心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包括向師傅、同事、學生和家長等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挑戰(zhàn)、否定和超越自己,促使自己更完善、更完美。
七是真心。這里指的是真誠、誠實的情感和態(tài)度;換句話說,無論對人和對事,我們都要真心相待、真情付出。這是我們教書育人的底線之一。
特別是當下的教育教學充滿著不確定性,加上每個學生每天都在變化,在這種“暗流涌動”的情況下,任何教師都不可能輕松應對,包括我們也同樣如此;因為我們不是萬能教師,不是什么都會、什么都懂的神仙,對許多新的知識和新的問題,我們更多的是不懂和不會,至于犯錯、失誤等,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關鍵是我們要求真務實,不要說謊,不要造假,不要逞強和逞能,不要不懂裝懂,不要不會裝會,不要忽悠學生,不要欺上瞞下、欺騙領導和家長,不要自欺欺人;即使碰到了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我們既要明確告訴學生,又要及時修復短板;即使失誤了,我們既要敢于承擔責任,又要知錯就改,更要自覺跟上時代步伐,這樣我們才能成長為學生喜愛、家長滿意和社會歡迎的德藝雙馨的好教師。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奉化區(qū)教育服務管理中心)
作者丨周建國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