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wǎng)。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考上清華后捐出獎學金,準大學生們在閃閃發(fā)光

2022-08-15 15:32 來源: 編輯:騰訊網(wǎng) 瀏覽量:0

近日,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兩名學生,分別捐出了他們得到的資助、獎勵、獎學金,其中,來自貴州六盤水的王秀錢同學,把除自己基本生活費用之外的33.7萬元,捐給了母校六盤水市八中,來自福建漳州的張沈心然,將10.5萬元捐給了詔安縣教育局。這兩名學生的捐款,都將以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的方式,用于幫助家庭困難的孩子。

兩名捐款的同學,有不少共同點:他們都出身于農(nóng)村,都在捐款時表示,這筆錢要用于幫助貧困學生;他們的金錢觀都很樸素,王秀錢說“夠用就好”,張沈心然說把錢捐給貧困學生“更有意義”,都顯現(xiàn)出自身的格局;還有一點,就如網(wǎng)友留言所說的那樣,他們不但有出色的才能,也有高尚的人格。

在兩位同學的講述中,不難尋找到他們做出善舉的原因:其一是他們非常關注自己身邊人的生存狀況,不但可以觀察到自己父輩為了培養(yǎng)孩子所做出的努力與付出,而且關注與自己同齡的同學們以及學弟、學妹們。他們期望自己家鄉(xiāng)的學生,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可以拿到一張改變命運的“車票”,能夠順利地踏上新的人生之旅。這樣的“幫扶精神”,也是鄉(xiāng)村一直傳承的“寶貴財富”。

其二是他們是在榜樣作用的感召下,非常主動地作出了捐款決定。王秀錢提到“錢學森的故事”激勵了他奮進向上,雖然父母都是農(nóng)民,沒多少文化,但非常支持他學習。

王秀錢在偶像錢學森、父母與自己之間,找到了聯(lián)系,而他則會順著這條線,去追求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的理想,捐款只是這個理想的一個出發(fā)動作。

張沈心然提到,她在清華大學公眾號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名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多年來一直在用工資資助學生,自己卻過著簡樸的生活。讀完之后便產(chǎn)生了捐款的想法,“未進清華門,先做清華人”,這樣的自我高要求,更是讓人覺得她未來可期。

每到大學錄取季,總有被名校錄取的高材生,成為各地令人矚目的人物,他們自然也會得到地方政府、企業(yè)、商業(yè)機構(gòu)的青睞,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紛至沓來。當然,地方上對于貧困學生,也各有大同小異的幫扶與助學政策,即便王秀錢、張沈心然沒有捐款,絕大多數(shù)被錄取的學生,都能憑借入學政策如愿踏入校門。但現(xiàn)在有了兩位同學的捐款,可以用“錦上添花”形容,也可以用“雪中送炭”來比喻,他們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做一定的“修補”工作,把那個“因貧困失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當然,準大學生的個人行為值得肯定,但常態(tài)化的保障工作還是需要有關部門來推動。

據(jù)悉,兩位同學的捐款,在當?shù)匾鹩|動,亦會有愛心企業(yè)與愛心人士加入,不斷壯大獎學金的規(guī)模。相信在獎學金重點傾向于幫助貧困學生的前提下,相關管理機構(gòu),可以迅速地找到被幫助對象,讓兩位同學與愛心企業(yè)、人士的心意,靈活有效地被需要幫助的學生接收到。一顆愛心就會帶來一片及時雨,兩名同學的愛心匯入他們各自家鄉(xiāng)的愛心源泉后,會使得這股源泉始終不斷奔流,形成良性循環(huán),滋潤更多人的心靈與前程。

文|韓浩月

原文地址:https://new.qq.com/rain/a/20220814A07WTM00
江蘇蘇訊網(wǎng)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