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鍛煉場地匱乏 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城市人口密集,休閑鍛煉缺乏體育場地,那么向社會開放學校體育場館呢?
近日教育部在中國政府網回復網民稱,將積極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和社會公共體育場館雙向開放。
國家體育總局的調查顯示,全國有超過一半的體育場地面積集中在教育系統(tǒng)。
開放學校的體育場館,方便了城市居民。不過對學校來說,要顧慮的問題就太多了,校園能像你家樓下菜市場那樣想逛就逛嗎?
校門之隔
城市居民業(yè)余時間想鍛煉一下,苦于沒有體育場地。與此同時,不少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完備,但課余時間常年閉門閑置。
有網友在中國政府網互動欄目“我向總理說句話”中表達訴求,近日教育部在“你的留言,部委有回應”中回復網民稱,積極會同體育總局等部門,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和社會公共體育場館雙向開放。
網友的訴求不只是“感覺”,體育場地匱乏確實存在。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開展的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全國169萬個體育場所有66萬個集中在教育系統(tǒng),也就是各大高校和中小學。
就面積而言,“落戶”在大中小學校園里的體育場地,占全國體育場地的53.01%,超過一半。其中,中小學是“大戶”,占全國體育場地面積的46.61%。
不過,對學校來說,開放體育場館要考慮的問題太多,比如學生的安全保障、教師的教學安排、學校的體育設施維護等。
學生的安全問題首當其沖,如果沒有學校與社會的一層校門之隔,社會人員隨意進出校園,大大增加了不確定性因素。
近年來江西吉安、福建南平、河南信陽、陜西米脂、四川南充等地,均出現(xiàn)校門外砍傷學生的惡性社會事件。
即使是開放程度更高的大學,也要考慮校園內的秩序。2018年,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自1952年啟用以來首次啟用門禁。大半個世紀過去,南京大學要開始管理這扇門。
約束社會人員出入,高校頗感“自救”。川大的食堂,成了大眾飯館兒;浙大的草坪,被市民支起桌子涮火鍋;武大每年三月的“櫻花節(jié)”,簡直就是“櫻花劫”。
最醒目的要數廣場舞。貴州理工學院沒有圍墻,學生被廣場舞趕到馬路上走。江蘇某大學自習室旁廣場舞大跳,學生只好發(fā)微博求放過。
人們對校園秩序和安全的擔憂,讓校門的敞開與封閉越發(fā)徘徊。
當然,理性的討論在于,若校門不把社會人員拒之門外,那么校外人士該怎么合理地進校園?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秦惠民教授指出,假如要求校園有序向社會開放,前提必須是履行其特定社會職能所需的基本秩序不受妨礙。
法律之困
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政策先行法律滯后。
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主任易勝華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并沒有就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此相關的政策只有2017年發(fā)布的《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
政策提到,通過明確場館開放學校的基本條件和場館開放時間,合理確定開放對象和開放場館名錄等措施,大力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
易勝華指出,法律具有強制性、穩(wěn)定性,而政策是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及時解決新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所制定的。法律相對于政策而言具有滯后性,這由兩者的性質決定。
學校體育場館要不要向社會開放,這不再是個爭議。關鍵在于,離開法律的強力約束與懲戒,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系列阻礙。
比較普遍的擔憂,是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后,市民在運動中出現(xiàn)意外、被運動器材弄傷等的事故責任如何依法認定,不能都讓學校背鍋。
易勝華認為,這需要在立法時科學地設置責任的劃分與承擔,而非要一味地偏袒學校一方,將學校認定為弱勢群體。
其一,如果在法律上將學校認定為弱勢群體予以過多保護,會使大部分民眾認為,在出現(xiàn)糾紛時自己處于劣勢,在心理上會疏遠學校體育場館,這就違背了將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的初衷。
其二,會使學校在落實對外開放條件及管理水平上滋生懈怠心理,不利對外開放舉措的推展。
基于此,在實施安全管理規(guī)范和制定合理開放辦法的基礎上,科學立法,合理進行責任配置,是推行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最好的引導與保障。
資源之急
城市居民缺乏鍛煉場所,背后折射的,其實是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的短缺問題。
1974年至2013年,我國進行過6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根據第六次普查數據,截至2013年底,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1.46平方米。
2014年,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了“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方米”的發(fā)展目標。
這一目標實現(xiàn)幾何?根據由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和上海體育學院聯(lián)合編撰的《中國群眾體育發(fā)展報告(2018)》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66平方米。
相比國外發(fā)達國家,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可用“捉襟見肘”來形容。早在2010年,美國人均場地面積就達到了16平方米,是我國2025年目標值的8倍。如果說美國地廣人稀,那看看地狹人多的日本,2010年人均場地面積達到了19平方米。
前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陳恩堂曾表示,體育場地的建設節(jié)奏不能原地踏步,而應“奮力一跳”。他表示,由于學齡人口數量減少,教育系統(tǒng)體育場地所占比例相應下降,未來體育場地發(fā)展的主要方向是社區(qū)。
然而,一則貴州省都勻市某足球場被用于趕集而遭到損壞的消息,日前引發(fā)網友熱議。該球場于去年10月建成,今年1月投入使用后向民眾免費開放,剛投入使用就被用于趕集。
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新建的三大球場地中,籃球類場地47.69萬個,排球類場地3.07萬個,但足球類場地只有7100個左右。由于足球場比籃球場建設難度大,特別是我國人多地少,系統(tǒng)地、有規(guī)模地建足球場需要巨大投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這背后折射出某些地方一邊缺少體育場館,一邊現(xiàn)有體育場館卻利用率不高,挪為他用甚至閑置不用的現(xiàn)狀。發(fā)展群眾體育,需要加強體育場館的建設,更要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fā)展改革委2月22日聯(lián)合印發(fā)文件,指出社會足球場地優(yōu)先保證用于足球活動,到2025年社會足球場地要全面開放。
文/俞楊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