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教育 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中國設計教育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大的設計教育大國——我國目前的3000多所大學中,有1980所設有設計藝術專業(yè),每年招收的設計藝術類學生超過50萬人。
然而,要從設計教育大國成為設計教育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順應未來的發(fā)展,中國的設計教育應該怎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記者專訪了上海科技大學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副院長王受之先生。
設計是一種文化,一種承上啟下的文脈
在中國,學設計的學生沒有不知道王受之的。
20世紀90年代,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現(xiàn)代建筑史》《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世界平面設計史》等著作成為國內大學設計專業(yè)的主要參考教材。他也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祖籍廣東的王受之先生看起來非常精干,說起話來語速很快,故事感十足。
2019年9月,在美國和中國廣東教了大半輩子書的王受之,在73歲的年紀只身來到上海,參與籌建上??萍即髮W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的專業(yè)學科。
解放周末:您為什么在70多歲的時候決定來上?;I建一所新型設計學院的專業(yè)學科?
王受之:這個故事說起來挺長的。我得回顧一下自己走上現(xiàn)代設計研究這條道路的經(jīng)歷才能說清楚。
20世紀80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到廣州美術學院創(chuàng)建了工業(yè)設計研究室。那時候我就明顯感覺到,在工業(yè)產品設計方面,國內和西方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消費產品。我是武漢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yè)的,主修美國史。因為對設計非常感興趣,所以從1982年開始對設計理論進行研究。
最早從事中國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一批學者,大多從國外帶回了最新的設計理念和知識。比如,清華大學的柳冠中先生,他1981年被公派到德國斯圖加特設計學院學習工業(yè)設計。還有江南大學的張福昌先生,他是去日本千葉大學留學,學習工業(yè)設計的。而我當時主要是通過書和資料來了解國外設計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赡苁且驗閷W歷史的關系,研究設計史我比較得心應手,所以我才30幾歲就在國內出名了,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成了“學術網(wǎng)紅”。
解放周末:當時的“學術網(wǎng)紅”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王受之:到處去講學,從甘肅講到東北,從北京講到上海。記得1983年,我第一次來到上海講課,是在南京路上的上海廣告美術公司。上海當時還沒有美術學院,上海廣告美術公司是專業(yè)做設計的,所以他們請我去講現(xiàn)代設計史。當時的講課現(xiàn)場真是人頭攢動。
我的第一本書《世界工業(yè)設計史》也是在上海出版的。我記得,長樂路上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是當時國內最好的美術出版社之一。
解放周末:您對上海的路名還記得這么清楚。
王受之:是的,我對上海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很喜歡上海這座城市的精致和成熟。這就是為什么兜兜轉轉幾十年,我又來到上海工作的原因。
在國內學術界出名后,隨著對設計理論研究的深入,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有很多不足。1984年,我來到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講學。在香港,我看到了一個非常豐富的物質世界,可以說是眼界大開。
從1987年到2011年,我一直在美國教書。當初為什么出國?因為我想有更開闊的眼界。
2011年,我到了退休年齡。因為我是終身教授,當然還可以繼續(xù)在那里教書。但是我覺得,在美國繼續(xù)教書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而回到國內教書,則是雪中送炭。為什么這樣說?現(xiàn)在也有很多有留學背景的老師回到國內任職,但他們都是教設計的,幾乎沒有人教設計史。設計史這門課,對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你不了解歷史,你的設計可能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操作。而設計其實應該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承上啟下的文脈。此外,我在美國從事設計教育這么多年,我也很愿意把那些經(jīng)驗帶回國內。
從2012年到2018年,我出任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后來,上??萍即髮W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正好要創(chuàng)建專業(yè)學科,問我愿不愿意參與,我們一拍即合。2019年9月,我正式來到上海工作。
藝術設計作為創(chuàng)意文化,需要不同的人才
王受之是那種天生屬于講臺的人。
1987年,他第一次到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當訪問學者,同時兼授一些設計課程。
后來,他轉到美國設計教育的權威學府——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Design,Pasadena)教書。他連續(xù)13年被選為最受歡迎的理論專業(yè)教授。1997年,王受之成為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的終身教授。
教書之余,他經(jīng)常開車到美國的其他大學去聽課。去過的學校、聽過的課越多,王受之越能深度觀察美國的設計教育,也越發(fā)了解美國設計教育的特色所在。
解放周末:您認為美國設計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王受之:最大的特點是差異化顯著,每個設計學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生也各有特色。而藝術設計作為一種創(chuàng)意文化,需要不同的人才,從而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
美國的藝術學院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大學里開設的藝術設計系或者學院,是屬于大學的一部分;另一類則是獨立的藝術與設計學院。這類獨立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又分兩種,一種是營利性的,一種是非營利性的。當時在全美國,獨立的非營利性的藝術與設計學院一共有26所。現(xiàn)在可能多幾所,但是數(shù)量依然很少。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經(jīng)常去各個學校聽課,了解什么樣的才是美國最好的設計學校。如果你想研究藝術史,那么哈佛大學的藝術系無疑是最好的,它是研究藝術史最專業(yè)的地方。如果你想學習設計,那么應該選擇去獨立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在20世紀,美國有兩家獨立的設計學院最著名,一家是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Island School ofDesign,Providence),另一家就是我任教的位于洛杉磯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我當時比較了一下,羅德島設計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的綜合性學校,專業(yè)包括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而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的特點是實用性特別強,產品設計突出,它有交通運輸工具系,主要從事汽車、飛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設計,還有電影系、插畫系。這些專業(yè)都更符合我的喜好,課程內容更前衛(wèi),所以我選擇了到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去教書。
解放周末:設計學院如何做到與眾不同?
王受之:學校會根據(jù)市場需求發(fā)展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教學體系。在美國,設計學院并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也沒有什么統(tǒng)一的規(guī)定,辦學的自由度很高。以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為例,這所學校當時有一個奇怪的制度——只招收大學本科畢業(yè)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經(jīng)歷的人。而從這所學院畢業(yè)的學生,也還是大學本科學位,這就等于獲得了雙學位。所以,我教的學生不僅來自幾十個不同的國家,而且原來學什么專業(yè)的都有,有學生物的,有學化學的,也有學物理的,甚至我記得有一個學生是哲學博士??偟膩碚f,這些學生都有非常好的人文和科學基礎,學習起來進步很快。
這所學校面向全世界招生,當時的錄取率很低,在20%左右。并且,采取淘汰制,第一年結束后,會篩掉一半不合格的學生,剩下的都是很有潛力的學生。
從本質上說,這所設計學院更像一所高級職業(yè)學校,它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技巧、創(chuàng)意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每年,這所學校的很多畢業(yè)生直接進入大企業(yè)工作,比如迪士尼、蘋果、各大汽車公司和電影制片廠等。
解放周末:學校如何保證它的教育質量呢?
王受之:質量控制是多元化的。當時學校采取學生給老師打分的方法,來決定是否和老師繼續(xù)簽約。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學生會給每個老師打分,然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得出一個平均分。如果老師的得分低于4.0,學校將不再和這個老師簽訂合同。這所設計學院是靠這樣的制度,把好的老師留下來。
此外,在學校層面,也有一個評級制。在美國,獨立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和那些綜合大學的藝術設計系或學院組成了一個叫作“美國全國藝術與設計學校委員會”的學術聯(lián)盟。通過互相評審打分的形式,每4年公布一次每所學校的得分情況。得分低的學校,自然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去報考。他們以這種方式保證了學校的教育質量。
我覺得,美國學校的做法和我們很不一樣,因為制度和背景很不一樣。但是無論如何,學習他們的長處,彌補我們的短處,這應該是我們能夠做的事情。
他們往往技巧很好 但缺少腦洞大開的想法
1946年,王受之出生于廣州的一個書香世家。他的身上,有著揮之不去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
他的祖父王仁宇于清朝末年留學日本帝國大學,曾任廣東省立工業(yè)專科學校校長。父親是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院的音樂老師,母親在中山圖書館工作,舅舅周令釗是設計國徽的藝術設計大師。
從美國回國后,王受之不斷嘗試新的教育模式,奔波于各地講學。他總是被一個念頭纏繞著:什么時候中國的設計才能追上國外?
他說:“我要努力把路鋪好,讓學生走得正一點。”
解放周末:一個普遍的觀點是,中國人的設計創(chuàng)意似乎比不過國外。近年來,這種狀況是不是有所改觀?
王受之:確實,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中西方的交流越來越多,中國的設計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比如,中國的汽車設計很流暢,細節(jié)上做得很好,和國外相比并沒有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在創(chuàng)意方面,尤其是信息文化產品的設計上,中國人的設計創(chuàng)意相比國際先進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說到創(chuàng)意上的差距,我認為這恐怕不僅僅是設計教育的問題,而是一個深層次的教育問題。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教孩子背誦《三字經(jīng)》、唐詩等等。記得我小學讀書的時候,手要放在背后,人要坐得筆直,非常嚴格。中國文化比較注重規(guī)矩。而且,中國人講“天地君親師”,老師具有不可動搖的權威,老師怎么講,學生都得認真聽著。
但事實上,這種傳統(tǒng)觀念在另一方面妨礙了學生和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和討論。在美國,3小時的一堂課中,有2個小時我都在和學生們討論問題,甚至爭論,過程中會產生有趣的思想火花;而在中國,一堂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我在講課給學生聽。
經(jīng)常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國內一個普通的學生,出國后一下子冒尖了,這是為什么?因為國外的環(huán)境鼓勵冒尖,鼓勵你把自己的特色充分展現(xiàn)出來。而我們的許多教育是鼓勵孩子聽話,鼓勵大家照標準答案去做。所以,我希望在課堂上,能夠多給學生一些啟發(fā),讓他們去找更多的答案,這是我努力去做的。
解放周末:在設計教育方面,我們還存在哪些問題?
王受之:以前的設計教育是在美術教育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要求學生具備素描、色彩等繪畫基本功。但是,這些繪畫的基本功到底是不是設計專業(yè)的基本功呢?我看未必。以我這些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有繪畫功底的學生越多,培養(yǎng)出的設計人才越是集中于一種類型,他們往往技巧很好,但缺少那種腦洞大開的想法。
此外,國內的設計學院普遍存在師生數(shù)量比例失調的問題。
對設計專業(yè)而言,我認為師生比例在1:7或者1:6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一個老師帶六七個學生。因為設計教育是以獨創(chuàng)性為靈魂的,設計課程具有操作性和指導性,它不像語文課,可以100個人同時聽課、做筆記,然后統(tǒng)一考試。上設計課,每個人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比如,設計一個杯子,每個人的創(chuàng)意不同,設計出的杯子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不斷溝通。一個老師輔導10個學生還可以勉強應付,但如果要輔導20個甚至30個學生,上課效果肯定不好。這就像一碗湯,小碗的湯放一點鹽,味道夠鮮;而如果是一個大缸,還是放這點鹽,就寡淡無味了。
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藝術類院校的收費較高,所以很多大學一窩蜂地開設了藝術和設計系(或學院),從而導致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好在目前這個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重視。
解放周末:您認為,從事設計教育的老師必須具備哪些素質?
王受之:在我看來,從事設計教育的老師必須具備兩個素質:第一個是敏銳感。能夠敏銳地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能夠敏銳地解決問題。設計歸根到底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必須首先具備這種能力。第二個是老師要把自己的這種能力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具備這樣的能力。這就是一個好老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我覺得目前中國設計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學生,而恰恰是老師。與國外相比,中國缺少一批把設計教育做得風生水起的導師。用一種傳統(tǒng)模式教育出來的同質化的老師,不可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
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為喬布斯、馬斯克們的產生創(chuàng)造條件
上??萍即髮W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的校舍,是4棟簡潔現(xiàn)代、四四方方的大樓。學院目前正處于籌備專業(yè)學科的階段,計劃于今明兩年內招收第一批新生。
每天,王受之先生都“兩點一線”,奔波在辦公室和宿舍之間。除了開會、招聘員工這些大事,他還管著很多小事,比如買什么辦公家具、怎么布置環(huán)境。僅有的一點業(yè)余時間,他都用來畫畫,裝飾大樓的墻面。
對今年75歲的王受之來說,這是他人生的又一個新起點。
解放周末:這個籌建中的設計學科,將來會與眾不同吧?
王受之:確實可以這么說。首先,我們招收的學生全部是理工科學生,不是文科生,也不是藝術類的學生。因為上??萍即髮W是一所以前沿理工學科為主的研究型大學。
當然,我們也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這些學生都具有很強的理工科背景,比如他們都會電腦編程,但是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和品位是需要提高的。同時,怎樣把他們的理工科專業(yè)強項和設計結合起來,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也將是一個教學的難點。
解放周末:聽說,該學院將開設一個全新的娛樂設計專業(yè)?
王受之:在國外,娛樂設計(entertainmentdesign)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可目前國內還沒有這個專業(yè),我們應該是國內較早提出來的。娛樂設計,它是敘事、美學、技術結合在一起的體驗式設計,它一定是文化和產業(yè)的融合。
我在美國教書的時候,開設過一門選修課,叫作“娛樂設計導論”。當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有學插畫的,有學電影的,有學做道具的,而他們其實都在做與娛樂有關的事情,于是我就把這些內容綜合起來開了這門課。沒過多久,學校就創(chuàng)立了娛樂設計系?,F(xiàn)在,娛樂設計系已經(jīng)成了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最大的系,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1/4。
我20世紀80年代去美國,眼看著美國的娛樂產業(yè)變得越來越大。我們國內的娛樂市場這些年發(fā)展迅速,比如電視連續(xù)劇的產量也很高,但是我們的片子基本是在國內放映,很少能真正走向國際市場。為什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缺少娛樂設計的大戰(zhàn)略。
在美國,娛樂設計戰(zhàn)略最成功的例子是漫威電影公司。漫威有一種職位叫項目經(jīng)營,他們在拍第一部《鋼鐵俠》時,就想好了第二部、第三部以及后面的內容,想好了全局。就好比拍一部《水滸傳》,可不可以橫向拉出一條林沖的故事線,再拍5集的《林沖別傳》呢?我們有很多豐富的故事資源,但是做來做去就是根據(jù)原著改編,缺少設計和創(chuàng)意策略。我相信,只要學生具備了敘事和視覺表達的能力,他們畢業(yè)后可以從事各種與娛樂相關的工作。
現(xiàn)在,國內有些設計學院的專業(yè)劃分越來越細,有的甚至開設了十幾個專業(yè)。但我們不希望把學生變成細枝末節(jié)的人,而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復合型人才。我們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計劃開設娛樂設計和智能設計兩個專業(yè),我相信它們正是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一片土壤。
解放周末:在創(chuàng)辦這個設計學科的過程中,您覺得最難的是什么?
王受之:最難的是找老師?,F(xiàn)在國內大學一般不鼓勵兼職老師,特別是以研究為主的學校,兼職的老師就更少。但是我們這個專業(yè)的特點是,所教的都是產業(yè)前線最新的內容,日新月異,每天都在變化。比如說電玩,3年前的電玩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玩了。所以,我們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兼職老師,而且是業(yè)界最前沿的頂尖人物。幸好,上海集聚了大量娛樂行業(yè)的人才,為我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雖然這件事很難,我們正在做一件以前沒有做過的工作,辦一個以前沒有過的設計學科;但是我很期待,這所學院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第一代新型的設計人才。就像喬布斯,像埃隆·馬斯克,他們這樣的人才可能并不是學校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但是我想:我們的學校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去為這種人才的產生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呢?這就算是我的夢想吧。
王受之
1946年出生于廣州,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曾任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教授、廣東省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現(xiàn)為上??萍即髮W創(chuàng)意與藝術學院副院長。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