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wǎng)。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青年教師不要成為"師傅"的影子

青年教師不要成為"師傅"的影子
2020-11-18 14:41 來源: 編輯:網(wǎng)易新聞 瀏覽量:0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羅義安(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近年來,許多地方啟動了“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jié)對幫扶活動——青年教師拜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或骨干教師為師,一師帶一徒,師徒互動,教學相長。在一些學校,“青藍工程”成為能力提升工程,不少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的骨干、當?shù)氐拿麕?許多“師傅”在“后浪”的推動下,煥發(fā)出職業(yè)第二春,成為校園的“常青樹”。

在此過程中,也有些青年教師刻意模仿師傅的教學風格,一味照搬師傅的教學招式,甚至連服飾裝扮也與師傅一模一樣,盡管超越了自己,卻沒有超越“師傅”。

日本有一個天才書法家,9歲參加日本青少年書法展,引起了強烈反響。在隨后的二十年間,這位小神童臨摹王羲之的書貼成癮,把自己的書法個性磨得一點不剩。盡管他的字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但在藝術(shù)家眼里,他的作品只能算是仿制品,沒有任何鑒賞價值。這個故事印證了吳昌碩的觀點,“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

青年教師拜師求教也是如此,徒弟不能照搬師傅的教學特色。從徒弟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看到師傅的影子,但不能成為師傅的影子。因此,在拜師的過程中,青年教師不能鸚鵡學舌,更不能東施效顰,丟掉自己的教學個性和特色。

其實,青年教師是與眾不同的潛力股,他們不僅能追上師傅,而且有能力超越師傅。那么,為何有些青年教師沒有“勝于藍”?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只求“似”,不求“破”與“化”,潛能沒有被挖掘出來,從而失去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拜師求教,重在揚長補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長處更“長”、短處更“短”。在成為名師之前,青年教師先要成為“明師”,即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明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與規(guī)劃,找準生長點和發(fā)展區(qū)。只有這樣,才能夠處理好繼承與發(fā)揚的關系,才能夠?qū)W會取舍,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特色、教學風格。只有這樣,徒弟才能夠“進”和“生”,成為教學骨干,延長職業(yè)生命。

此外,師傅帶徒弟,要跟徒弟約法三章,鼓勵徒弟“破我”,乃至“化我”。更為重要的是,在指導的過程中,師傅要為徒弟豎梯子,引導徒弟朝著新的高度攀登,而不是畫圈子,限制徒弟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的思維,讓徒弟失去自主而自由生長的空間。

“化我者生,破我者進。”師徒只有深諳其道,并踐之于行,“后浪”才能夠推“前浪”、超“前浪”,同時,“前浪”也能滾滾向前。

原文地址:https://edu.163.com/20/1118/06/FRMO2GUV00297VGM.html
江蘇蘇訊網(wǎng)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