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如何治療“精神內耗” 杭州醫(yī)生這樣說

如何治療“精神內耗”
2022-07-30 11:57 來源: 編輯:網易新聞 瀏覽量:0

這幾天,B站UP主“@衣戈猜想”發(fā)布的一條《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刷屏,幾分鐘的視頻講述了二舅的半生,很多網友表示被二舅感動或治愈。

今天早上10點18分,衣戈猜想在社交平臺發(fā)文說,二舅和姥姥,已暫別小山村。

精神內耗這個詞被@衣戈猜想反復提及,這也是很多人被這條視頻觸及的原因之一。

昨天,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科主任胡少華也認真看完了這條短視頻,“現代人多少都有一些精神內耗,我想這也是這條視頻被很多人關注的原因之一。‘二舅’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其實很契合我們心理治療經常提及的一點,那就是每個人都要有自我滿足的能力。”

適度的精神內耗不可怕

過度則會產生心理問題

“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和工作節(jié)奏下,很多人都會有精神內耗,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中青年人。”胡少華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了什么是所謂的精神內耗:它是心理健康領域的很多負面情緒,包括抑郁、焦慮、來自職業(yè)方面的困惑、家庭關系、親子關系等。對個人來說,心理內耗最終的結局就是,造成人心理上的痛苦。

從更深層次角度看,精神內耗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和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它是由很多因素引發(fā)的,包括個人的性格、對事物的看法、人的滿足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

在胡少華看來,每個人多少都會遭遇精神內耗,因為人在壓力下都會有糾結、憂慮等,比如前段時間,中高考,考生和家長都會有焦慮或者緊張,“適度的精神內耗并不是問題,也不是心理疾病,甚至可以說,它是有促進作用的,促進你進步和前行。只有它變得不合理的情況下,那就需要警惕和干預。”

在門診中,胡少華接診過不少因為精神內耗最終產生心理問題的患者。

“很多創(chuàng)業(yè)人員、精英、高層次人才等反而容易精神內耗,因為他們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比如有人給自己列出時間表,在幾年之內達到什么樣的成就,一旦沒有實現,就很難接受自己。”

胡少華說,生活需要目標,但可以設定小一點的目標,另外要有自我排解的能力,也就是一旦實現不了,能自我寬慰。

精神內耗怎么辦?

“二舅”的這些值得借鑒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胡少華認為這個視頻當中的“二舅”身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

一是面對和接受。 生活的強者并不是要做到多么強大,能接受生活本身就是強者。有很多東西,是個人無法改變的,比如出生、家庭、外貌、甚至智力等,這些都是先天因素。只有能直面和接受這些,才能樹立對未來的信念。

二舅無疑就具備了這樣的心態(tài),在因為外來因素致殘,在當時那種環(huán)境下,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接受這個現實。他很聰明,會很多手藝活,憑借自己的情感能力和專業(yè)技能在村子和周邊獲得認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獲得成就感。

“這種接受并不是躺平,是接受自己無力改變的,或者說接受自己經過努力后達到的狀態(tài)。”胡少華說。

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個人要找到自己的人生軌跡或者說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人會遇到很多挫折,但在挫折的時候能看清自己,因為高光是瞬間。這也提示我們,在接受的同時少抱怨和批判。很多精神內耗其實源于抱怨,抱怨領導的不公、抱怨孩子的不刻苦、抱怨伴侶的不給力等。

而很多抱怨的源頭是從自我出發(fā),其實個體是需要更多情感能力的,比如包容,這樣人的批判性會更低,自我滿足能力才能上升。

三是處理人際關系上的一些原則。

“我們在做心理咨詢時會經常說,首先要無害原則,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其次是雙贏;最高原則是利他。”胡少華認為,視頻中的二舅其實也詮釋了這些:他利用自己的技能幫助別人,對他本人來說,其實并不能賺多少錢;他說,只能管好自己。其實,他做了很多幫助別人的事,也就是利他的事,“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多和自己做對比

要有自我滿足能力

在胡少華看來,達到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有滿足能力,有些人自我要求高,總是和他人比,就容易精神內耗。

視頻中有一段話說:按照二舅的智商可以高考,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退休金,村子附近就有這么一個人。

“這種思維方式其實代表了多數人,我們總是容易和身邊的對比,生活最重要的參照物應該是自己,和自己比,就容易滿足。 ”胡少華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經常會舉一個例子:冬奧會有幾百位運動員,但金牌可能只有10多個,多數人職業(yè)生涯拿不到金牌,但他們在賽場上做最好的自己,也很欣慰。

胡少華解釋,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一旦精神內耗比較嚴重就會出現明顯的心理問題,比如睡眠障礙,失眠或者難以入睡;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出現障礙,包括工作效率降低、無法集中注意力、人際關系敏感、恐懼交往等。

“個人的自我察覺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精神內耗持續(xù)時間比較久,或者給個人帶來很痛苦的體驗,那就及時到專業(yè)機構尋求幫助。早期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治療,如果一旦進展為抑郁癥、焦慮癥,那就要借助藥物治療。”

原文地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HD9S532S0514R9OJ.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