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涼透了 沒買房的人贏了
終于涼透了 沒買房的人贏了
此前,樓市全面飆升,大家財富劇烈增值,這不是個人的奮斗,而是時代的紅利。
現(xiàn)在,房價全面下降,購房者財富全面縮水,這也是經濟轉型的代價。
現(xiàn)在來看,沒買房的人贏了。
1、樓市涼透了!
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huán)比下降城市分別有56個和67個,均比上月增加2個。(圖1)
這意味著什么呢?樓市極寒時刻。
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標準:90%以上的城市,房價上漲。
一旦90%的城市房價上漲,樓市調控政策就會重拳出擊,把房價打下去。
房地產寒冷,政策“救市”的臨界點:50%的城市房價下跌。
房地產極其寒冷,緊急救市的標準:68%的城市房價下跌。
大概48個城市房價下跌,相當于只有12個城市上漲,就會推出房地產緊急救市政策。
現(xiàn)在呢?
一共70個樣本城市,二手房下跌的城市高達67個,數(shù)量創(chuàng)歷史紀錄。
2、房價不會再上漲了。
現(xiàn)在兩大基本面,存量房規(guī)模龐大,購房人口趨勢性下降,房價趨勢幾乎不可能扭轉。
現(xiàn)在的存量房,總量上已經過剩了,能容納1.5億人口。
根據東財數(shù)據,現(xiàn)在建好沒賣的房子3億平米,約300萬套;新開工,預售完,但是尚未建成的房子,面積約21億平米,約2100萬套;市場上沒人住,需要出售的存量二手房,面積約23億平米,約2300萬套。(圖2)
另外,把25-35周歲的人群定義為適齡購房人群,那么購房人群數(shù)量將從2500萬峰值,一路下降至1500萬,持續(xù)時間長達10年。
經過短暫的反彈之后,購房人口數(shù)量將再次開始無底洞式下跌。(圖3)
再駁斥兩個主流觀點:
不少專家說,未來我們還有2億農民進城,完成最后的城鎮(zhèn)化,所以房地產還有“白銀時代”。這完全是錯誤的。
因為它根本沒有考慮剩余這群人的購買力,就跟“全國還有14億人沒有私人飛機,所以私人飛機產業(yè)空間巨大”的邏輯一樣滑稽。
還有人說,貨幣超發(fā),通貨膨脹,所以房價還會上漲。這也是完全錯誤的。
只要信仰坍塌了,貨幣超發(fā)再多,都跟它沒關系。
比如當年日本泡沫破裂后,日本可是實施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松政策,零利率和負利率,但是仍然阻擋不了核心區(qū)東京房價下跌50%的命運。再比如,我國貨幣寬松,股票也是資產,滬指為啥萬年3000點?
4、經濟增長都快要擺脫房地產了。
土地財政時代,大家根本無法想象沒有地產的經濟。
當年流行很多論調,比如地產是經濟周期之母,房地產是經濟支柱,房地產不行了,經濟就多么可怕。
再比如,投資就兩個,一個是地產,一個是基建,缺少任何一個經濟都沒法弄。
現(xiàn)在好了,近兩年中國的經濟,跟房地產的關系越來越小了。再熬兩年,中國的經濟可能就完全擺脫地產的拖累了。
5、沒買房的人贏了!
很多人買房,不是自己決策多英明,而是趕上了時代的紅利。
比如剛好要結婚了,所以買一套房子,然后房價稀里糊涂的上漲了;剛好生孩子了,所以要換一套大房子,然后房價稀里糊涂的上漲了。
最后回頭一看,自己財富指數(shù)級增值,然后就嘲笑后來者不買房?
現(xiàn)在的90后、95后,是他們眼光不行嗎?是他們能力不行嗎?當然不是,只是他們晚出生了幾年,沒有趕上這波時代紅利,僅此而已。
成也蕭何敗蕭何,房住不炒,政策大轉向,你再買房就是接盤俠,是炮灰。
對于高位接盤的人來說,房價從500萬下降到300萬,資產縮水200萬;手持300萬現(xiàn)金,沒有買房的人,資產不變。這樣一來,買房的人和沒買房的人,資產齊平了。
也就是說,房價下跌,實際上是針對買房的人,進行一次全面的割韭菜。被收割后,他們的財富跟沒買房人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現(xiàn)在,如果拿著錢去買房,真的是隨便挑、隨便撿,以前高攀不起的叔叔或哥哥,現(xiàn)在可以跟他們住同一個小區(qū)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沒買房的人贏了。
還有人會說,雖然房價降了,我就是不賣,放著收租金不行嗎?
從投資的角度看,現(xiàn)在的房價租金比,只有1.5%不到,屬于極差的投資。
另外,房子是實物資產,是有使用壽命的,30-40年后,房子的使用功能基本上就喪失了,到時候你賣給誰?
這就跟高位持有一只股票一樣,股價下跌了,被深套了,你打死不賣,你說你賺分紅,最后股票退市了,你咋弄?
想一下,現(xiàn)在你有一套價值300萬的房子,而你朋友擁有300萬的現(xiàn)金,誰羨慕誰?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沒買房的人贏了。
還有人說,你羨慕去吧,我10年前20萬買的房子,現(xiàn)在即便房價回調到了200萬,也還是賺的。
我們前面說了,這是時代的紅利,你出生早些年,沒有辦法的事情。你可能房子上賺錢了,但是90后、95后活的比你久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對不對?
必須承認,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遇,當然也有時代的代價。
工農業(yè)剪刀差的時候,工業(yè)是機遇,農業(yè)是代價;
土地財政的時候,地產是機遇,其他是代價。
未來的經濟模式,高新產業(yè)是機遇,地產是代價。
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也不要妄自菲薄,得認清大勢?,F(xiàn)在看,沒買房的人贏了。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